耳穴埋籽虚拟仿真实验

实验简介视频 教学引导视频

耳穴埋籽虚拟仿真实验

学院:护理学院
所属学科:护理学类
专业门类:护理学
项目负责人:王秋琴
课程年份:2021
课时数:30
课程唯一编号:001

实验简介:

一、实验背景

耳穴埋籽作为中医护理最常用的特色技术,在解决如失眠、便秘、疼痛等健康问题中具有独特疗效,常常是四两拨千斤。小小的耳朵犹如倒置的胎儿,内含200多个穴位中蕴藏着中医的博大精深。但在实践教学中,由于无法直观 耳朵全貌,难以准确定位,更难理解耳穴诊治的玄机,且学生无法实现在病人身上反复试验疗效,制约了耳穴埋籽技术的掌握和推广应用。

本项目依托国家级一流护理专业、一流课程、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,建设《中医护理技术》课程,依托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平台,开展虚拟仿真项目,以认识耳穴探究耳穴应用耳穴为贯序,建立3D耳朵和数字化人体模型,设计虚拟耳象和真人耳象,直观、形象地呈现耳 穴-生理-病理反应过程,引入临床经典案例和临床技能多站式考核(OSCE),允许反复试错、反复训练、深入探究。

二、实验目的

本项目以培养中医临证思维、提升辨证施术能力为目标,实验中融入人文关怀,引导学生树立尚德精术的专业追求。具体如下:1.通过耳穴定位训练,借助3D耳朵模型和数字化人体模型,体会中医护理学整体观念的理念,深入理解耳穴与经络、脏腑、神经、组织、身体部位之间的关系,探究耳穴诊治原理。2.通过耳穴诊断训练,借助虚拟耳象和真实耳象,虚实结合,进一步理解耳 穴-生理-病理反应,形成耳穴诊治思路。3.通过耳穴应用训练,借助临床经典案例,培养中医临证思维;借助OSCE,体验真实考核情境,以考促学,促进知识、能力和思维的综合提升。4.通过设置不同的护患对话以及实验支线,引导学生关心患者,将仁爱之心体现在耳穴埋籽的每一个细节中。


三、实验流程

本项目分 19个步骤,层层推进,允许学生自主设计、反复试错,呈现不同选择导致的不同结果,培养中医临证思维,促进辨证施术。(流程图1




学院:护理学院
所属学科:护理学类
专业门类:护理学
项目负责人:王秋琴
课程年份:2021
课时数:30
课程唯一编号:001
计费类别:时长
计费标准:免费

实验简介:

一、实验背景

耳穴埋籽作为中医护理最常用的特色技术,在解决如失眠、便秘、疼痛等健康问题中具有独特疗效,常常是四两拨千斤。小小的耳朵犹如倒置的胎儿,内含200多个穴位中蕴藏着中医的博大精深。但在实践教学中,由于无法直观 耳朵全貌,难以准确定位,更难理解耳穴诊治的玄机,且学生无法实现在病人身上反复试验疗效,制约了耳穴埋籽技术的掌握和推广应用。

本项目依托国家级一流护理专业、一流课程、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,建设《中医护理技术》课程,依托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平台,开展虚拟仿真项目,以认识耳穴探究耳穴应用耳穴为贯序,建立3D耳朵和数字化人体模型,设计虚拟耳象和真人耳象,直观、形象地呈现耳 穴-生理-病理反应过程,引入临床经典案例和临床技能多站式考核(OSCE),允许反复试错、反复训练、深入探究。

二、实验目的

本项目以培养中医临证思维、提升辨证施术能力为目标,实验中融入人文关怀,引导学生树立尚德精术的专业追求。具体如下:1.通过耳穴定位训练,借助3D耳朵模型和数字化人体模型,体会中医护理学整体观念的理念,深入理解耳穴与经络、脏腑、神经、组织、身体部位之间的关系,探究耳穴诊治原理。2.通过耳穴诊断训练,借助虚拟耳象和真实耳象,虚实结合,进一步理解耳 穴-生理-病理反应,形成耳穴诊治思路。3.通过耳穴应用训练,借助临床经典案例,培养中医临证思维;借助OSCE,体验真实考核情境,以考促学,促进知识、能力和思维的综合提升。4.通过设置不同的护患对话以及实验支线,引导学生关心患者,将仁爱之心体现在耳穴埋籽的每一个细节中。


三、实验流程

本项目分 19个步骤,层层推进,允许学生自主设计、反复试错,呈现不同选择导致的不同结果,培养中医临证思维,促进辨证施术。(流程图1




计费类别:时长
计费标准:免费
我要做实验
专家评审通道
查看申报书
实验介绍
实验必读
预习
自测
实验操作
评论
  • 实验教学目标
  • 实验原理
  • 实验教学过程与实验方法
  • 实验步骤
  • 实验结果与结论

本实验围绕耳穴定位、耳六诊断和耳穴埋籽的临证应用,培养学生中医临证思维,提升辨证施术能力,加强护理人文关怀,树立“尚德精术”的专业追求。通过建立模型、虚拟实验环境和对象,智能引导,具体实现以下教学目标。

(1)知识目标

1)掌握耳廓表面解剖、耳廓基本标志线、耳穴分布规律、耳穴定位及功效。

2)掌握耳穴选穴原则,耳六埋籽的适应证、禁忌证和操作规范。

(2)能力目标

提高准确进行耳穴定位、正确分析耳象以及耳穴埋籽临证应用能力。

(3)素质与价值目标

通过学习耳穴的源流,熟悉耳穴标准由我国学者制定,增强文化自信;通过耳穴定位练习,激发耳穴学习兴趣,坚定中医护理学习信念;通过耳穴埋籽临证应用训练,体验耳穴埋籽独特疗效,关爱患者,增强专业自信。帮助学生涵养传承和发展中医药的情怀,强化中医护理人的使命担当。

1.基于耳穴诊治原理,建立3D耳朵模型,呈现耳穴-生理-病理反应过程


小小的耳朵犹如倒置的胎儿,内含的200 多个耳穴蕴藏着中医藏象、经络学说以及西医神经内分泌理论和生物全息论。

藏象学说认为,肾开窍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,心藏神,耳能听依赖 心神的调配。经络学说认为,人体六阳经经脉循行于耳或分布于耳周,六阴经经 脉通过各自的经别间接上达于耳,奇经八脉中,阳蹻脉并入耳后,阳维脉循头入耳。故《灵枢·口问》中说耳者,宗脉之所聚

生物全息论指出,生物的任何一部分都包含有整体的全部信息。耳郭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一个具有独特的局部反应整体全部信息的微观世界。当人体脏腑、组织、躯干、四肢发生疾病时,在耳郭相应部位就可出现各种不同的阳性反应点,如耳穴电阻值下降,耳穴变形、变色、丘疹、脱屑、血管充盈等,急性病症以低痛阈和低电阻变化为主,慢性病症则以相应耳穴变色、变形为主。这些阳性反应点,可发生在疾病未显露之前,作为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,也可以随着疾病的发展而演变,还可以在病愈之后,留下永久的痕迹,作为记录既往病史的依据。

再者,耳郭上有丰富的神经、血管和淋巴,对各种内脏和各种感觉机能的调节起重要作用。耳郭既有与脊髓颈 234 节段相连的躯体神经,又有与脑干相连的脑神经,还有来自颈交感神经节,沿着血管分布的交感神经,其中,耳大神经是耳郭的主要神经。耳郭深部沿着骨膜走行的动脉全部来自颈外动脉分支,即颞浅动脉和耳后动脉。耳郭静脉均起于耳郭浅层、前面,最后汇成 2-3支较大的静脉,并在耳轮和耳垂有较大的吻合之连接,经颞浅静脉注入颈外静脉。但与其他器官不同的是:耳廓所分布的血管均比较细小,血循相对较差,故遭遇感染时,极易形成软骨膜炎。综上可见,耳穴与人体部位、脏腑、经络、神经密切联系,耳廓皮肤颜色、形态、质地的不同改变,反映了人体病理变化,表现为相应症状,特定中医证候,或特殊疾病。治疗时,根据上述对应关系进行选穴,可直达病所,提高疗效。

2.基于耳穴应用原理,引入经典案例,呈现多变量、多路径、多结局演变



耳穴埋籽疗效受到各环节、多变量影响,包括病情资料收集是否全面、准确,耳穴埋籽制定方案是否合理,耳穴埋籽操作中贴籽部位、贴压方向、按压手法、按压频次等要素是否正确等。因此,本项目将上述影响因素设计编程,生成具有高仿真度的实验案例。让学生充分体验不同方案导致的不同结果,探究适合患者的最佳耳穴埋籽方案,培养科学、辨证的中医思维及安全、有效的中医护理能力。



1.实验教学过程

本项目设计了实验简介及预习、实验操作与分析、实验报告与反思三阶段,包括基础训练、强化训练、综合设计和实验反思。在实验操作与分析阶段,以认识职、探究耳穴和应用耳穴为三大主要实验环节。在实验教学过程中,采用自学辅导式、任务驱动式、体验式、探究式、反思性和案例教学法,旨在培养学生中医临证思维,提升辨证施术能力,加强护理人文关怀。实验教学过程见图4

实验简介及预习阶段,通过耳六知识资源库、耳穴埋籽案例库、实验简介、知识考核等,让学生先学习和巩固耳穴埋籽相关理论知识,熟悉实验背景、目的、流程、原理、操作说明、实验评分标准和联系方式,做好实验准备。

实验操作与分析阶段。借助3D耳朵模型、数字化人体模型和经典案例,完成认识耳六-探究耳六-应用耳穴”三个递进式实验环节,学、练、考、评、研结合,从而掌握耳穴定位、耳六诊断、耳穴埋籽规范与临证应用。

实验操作与分析阶段。学生完成实验后,系统记录实验者所有的实验数据,并根据标准的答案和实验数据进行比对计分。实验结束,自动生成实验成绩和实验报告,学生可以通过终端查看或导出结果。实验结果分别以文字和列表的形式反思三阶段的成绩和完成度。

2.实验方法

本项目综合采用观察法、归纳法、比较法、控制变量法、自主设计法等实验方法,引导学生认识、探究和应用耳穴,由浅入深理解耳穴诊治原理,综合提升知识、能力和思维。

(1)观察法 主要用于实验简介及预习、耳穴解剖定位、探究耳穴、护理评估等环节。学生通过查看实验简介和拓展学习资源,充分了解项目背景,储备足够的耳穴埋籽相关知识;通过观察耳穴定位时数字化人体模型的反应,建立耳穴与人体部位、经络、脏腑、神经的联系;通过观察耳廓皮肤的颜色、形态、血管等变化,以及舌象、脉象的特点,一方面锻炼见徽知著的能力,另一方面,在反复实验中树立主动关心患者的意识。

  (2)归纳法 主要用于实验预习、耳穴功效、实验报告与反思等环节。学生通过实验预习,分析耳穴知识储备情况;通过耳六功效应用训练,总结归纳耳六常见功效及应用规律;通过实验结果总结和分析,巩固相关知识点,提高反思性学习能力。


(3)比较法 主要用于探究耳六、实验报告与反思环节。在探究耳穴环节,学生通过比较虚拟耳象和真实耳象的特征,比较自我判断结果与专家意见,理解耳穴与病、症、证的关系,强化耳诊思路,提高耳诊能力。在“实验报告与反思”环节,通过比较不同耳穴埋籽方案产生的不同实验结果,从而掌握技术要点。探索出适合患者的最佳耳穴埋籽方案。

(4)控制变量法主要用于临证思维案例训练和0SCE案例训练。在耳穴制定方案和耳穴埋籽环节,设计耳穴埋籽部位、疗程、贴籽方向、按压力度、按压手法、按压频次等变量,通过控制其他变量,研究单一变量或多个变量对耳穴疗效的影响,允许反复试错和探索,增强实验兴趣,提高探究能力。

(5)自主设计法 主要用于耳穴功效、临证思维案例训练和0SCE案例训练等环节。通过设计不同耳穴组合,体验不同结果,理解耳穴作用特点和规律;通过不同证候的案例,设置舌象染苔、脉诊手法错误等多条实验支线,渗透人文关怀,引导学生关注护患沟通方式,关爱患者,体验耳穴诊疗全过程,提高发现问题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






查看更多
点击收回
  • 网络要求
  • 硬件要求
  • 用户操作系统要求

客户端到服务器的带宽要求:

带宽要求: 20Mbps以上经测试,带宽在20Mbps以上时,加载速度和交互体验较好。本次带宽测试基于主流计算机配置,模拟真实网络学习环境,最大限度的还原用户上网学习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需求。测试一 :物理连接链路测试测试目的:测试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网站间的延迟情况和丢包情况;测试方法:客户端与连入internet上的本次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服务器进行PING操作测试二二:测试线路带宽质量测试目的:测试不同P访问本虚拟仿真实验页面的加载情况测试方法:通过IP代理,记录电脑端不同地域IP连接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服务器的速度。测试结果总结如下: ①当客户端到服务器带宽小于20Mbps时,PING主流网站延时较高,丢包率和网络延时都较高;②当客户端到服务器带宽小于20Mbps时,在不同IP对本虚拟仿真实验服务器的随机测试中,仿真模块加载速度较慢,访问效果不理想。基于以上测试结果,推荐客户端到服务器的带宽不低于20Mbps

能够支持的同时在线人数: 500

非操作系统软件配置要求:谷歌浏览器、火狐浏览器

需要特定插件:

其他计算终端非操作系统软件配置要求:

计算机硬件配置要求:主频-2.1GHz以上:内存8GB以上;显存-2GI以上外-500G以上。

其他计算终端硬件配置要求:

特殊外置硬件要求:

其他计算终端特殊外置硬件要求:

支持移动端:

计算机操作系统和版本要求:     64Windows7810;,

MAC9.1以上;

其他计算终端操作系统和版本要求: